中国医生急救美国大妈获赞,引起了社会对院外急救的广泛关注,为此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专门做了一个15分钟的报道:
报道中救人的是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唐子人,唐医生在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游玩时,遇到一个美国游客突发心跳骤停,倒在离他约十米的地方,一个人坚持胸外按压约十多分钟,等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到位后成功将其复苏!
唐医生表示:及时施救和AED缺一不可!
事实证明,一个突然心跳骤停的患者,每提前除颤一分钟其成活率就能增加7%-10%。面对中国每年超过50万的猝死人数来说,AED配得上“救命神器”这个词。
惊喜的是,“救命神器”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智能急救站-我们身边的“救命神器”
据统计83.27%的院外急救突发事件发生在社区,而在面对社区内的危重疾病,大多数社区医疗组织显得束手无策,只能呼叫120进行急救。广东天鹰救援公司和北京辰邦急救将人人需要的急救知识和人人能用急救产品放到智能急救站/救援岛内,安装到社区的周围,可以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得到急救培训和急救用品,开创了公共场所生命救援的新形式,推进了急救社区化的工作,为公共场所安全稳定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保障。
智能急救站/救援岛里面放置了很多不同的医疗用品,其中就配备有“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这个智能机器的旁边工作人员为我们演示了从点击选用领取急救物品到刷身份证认证,然后取出“救命神器”,整个过程也就十几秒,如此方便快捷的智能化院前急救服务,真正有效填补了专业急救到来之前的黄金急救空缺,为社区带来了智能化的院前急救服务。
而且根据场景需求不同,急救站内还可以配备不同急救设备,目前在北京在海淀、东城、朝阳区的社区共设置了50多个急救站。“取用最多的是一些止血和包扎用品,轮椅也比较多,望京有一个社区一年来轮椅的使用频次达到了200次。”工作人员说,目前智能急救站主要设置在社区,今年有望在地铁、公交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继续推广。
在危急时刻,智能急救站确实给不少居民解决了燃眉之急。比如,一次居民魏先生的父亲突发腿疾,行动艰难,魏先生想起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看到的辰邦急救站,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通过下载辰邦急救APP,现场扫码,仅用了10秒钟的时间就成功借到了一台轮椅,让父亲得到了尽快的救治。
急救社区化,我们在路上!
目前我国对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倾注了很多的关注和支持,急救社区化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红立方医疗作为急救社区化工程的参与者,践行者,一直在积极参与此项工作的推广及服务,为国家的应急管理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