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目的 ①增加心肌、应急箱脑血流量,提高灌注压;①减轻酸血症,使其他血管活性药物更能发挥效应;③提高室颤闽值或心肌张力,为除颤创造条件。给药途径 从自主心律恢复的快慢来说,给药途径依次为静脉注射、气管内绐药和心腔内给药。且因心腔内给药不利于心脏复苏,不主张心腔内注射。因此,目前主张静脉注射、气管内给药。
(1)静脉注射 为首选给药途径,以上腔静脉系统给药最佳。可靠的静脉通路,尤其是开通的近心端静脉通路,可保证复苏用药准确,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及重要脏器。最好的途径为经肘静脉插管到中心静脉。经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插管对进行CPR操作有一定妨碍,前臂远端静脉和大隐静脉是最不理想的通路。
(2)气管给药 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溴苄胺、阿托品、纳洛酮和地西泮等可通过气管插管或环甲膜穿刺注入气管,经气管、支气管黏膜吸收入血循环。常用方法为将常规剂量的药物溶解于5-10mL注射用水,可以1根稍长细管自气管导管远端推注,并继续正压通气,应急箱以便药物弥散到两侧支气管。其吸收速度与静脉注射相近,维持时间为静脉给药的2-5倍:因气管内分泌物可稀释药物,气管黏膜血循环不足可影响药物吸收,常需较大剂量才能达到一定效果,故作为第二途径。